实操教程“兴动海满麻将有挂吗,推荐7个购买渠道
您好 ,2024微乐麻将插件安装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通过微信【】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 ,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
一 、2024微乐麻将插件安装有哪些方式
1、脚本开挂:脚本开挂是指在游戏中使用一些脚本程序 ,以获得游戏中的辅助功能,如自动完成任务、自动增加经验值 、自动增加金币等,从而达到游戏加速的目的 。
2、硬件开挂:硬件开挂是指使用游戏外的设备 ,如键盘、鼠标、游戏手柄等,通过技术手段,使游戏中的操作更加便捷 ,从而达到快速完成任务的目的。
3 、程序开挂:程序开挂是指使用一些程序代码,以改变游戏的运行结果,如修改游戏数据、自动完成任务等 ,从而达到游戏加速的目的。
二、2024微乐麻将插件安装的技术支持
1 、脚本开挂:使用脚本开挂,需要游戏玩家了解游戏的规则,熟悉游戏中的操作流程 ,并需要有一定的编程基础,以便能够编写出能够自动完成任务的脚本程序 。
2、硬件开挂:使用硬件开挂,需要游戏玩家有一定的硬件知识,并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游戏外设 ,以便能够正确安装和使用游戏外设,从而达到快速完成任务的目的。
3、程序开挂:使用程序开挂,需要游戏玩家有一定的编程知识 ,并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编程语言,以便能够编写出能够改变游戏运行结果的程序代码,从而达到游戏加速的目的。
三 、2024微乐麻将插件安装的安全性
1、脚本开挂:虽然脚本开挂可以达到游戏加速的目的 ,但是由于游戏开发商会不断更新游戏,以防止脚本开挂,因此脚本开挂的安全性不高。
2、硬件开挂:使用硬件开挂 ,可以达到快速完成任务的目的,但是由于游戏开发商会不断更新游戏,以防止硬件开挂 ,因此硬件开挂的安全性也不高 。
3 、程序开挂:使用程序开挂,可以改变游戏的运行结果,但是由于游戏开发商会不断更新游戏,以防止程序开挂 ,因此程序开挂的安全性也不高。
四、2024微乐麻将插件安装的注意事项
1、添加客服微信【】安装软件.
2 、使用开挂游戏账号,因此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游戏行为,避免被发现。
3、尽量不要使用第三方软件 ,通过微信【】安装正版开挂软件 ,因为这些软件第三方可能代码,会给游戏带来安全隐患 。
网上有关“密度生活中的应用”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密度生活中的应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下:
1、鉴别物质:密度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例如鉴别宝石、金属等物质的真伪。密度也可以用来确定某些化合物的纯度或杂质含量 。例如,医用酒精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因此可以通过比较密度来确定医用酒精的浓度。
2 、建筑和交通:密度在建筑和交通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建筑师在设计房屋时会考虑到材料的密度,以确保房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交通方面,密度也会影响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例如,汽车的轮胎需要具有足够的弹性 ,以承受来自路面的压力和冲击。
3、医学和健康:密度在医学和健康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水的密度被用来进行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等治疗。同时,人体不同部位的密度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骨密度的变化可以反映骨质疏松等疾病状况。
密度的相关知识
1、密度的单位:密度的单位通常为“千克每立方米 ”或“克每立方厘米”。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而在厘米-克-秒制中 ,密度的单位通常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
2 、密度的性质和浮力: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它不随物质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物质的密度通常会因为物质的结构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有所不同。在液体和气体中,密度大的物质会下沉 ,密度小的物质会上浮 。这是因为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产生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3、密度与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与介质的密度有关。密度大的介质能够更好地传播声音,而密度小的介质则会使声音的传播受到限制 。因此,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 ,密度的变化会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强度。
密度教学设计(2)
请认真地看一下吧,非常重点:
第一节 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 ,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5.水的循环: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 ④地表径流 ⑤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 使地球上的水 、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 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常温常压下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第三节 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 、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 ,密度值是不变的。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ρ = m /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 ,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 克/厘米3,
(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 -3g/cm3
(3)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3 = 1×10 -6 m3 1吨=1000千克=1×10 6克
1毫升 = 1×10 -3升 1升=10? -3 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 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在密度公式中 ,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 水的压强
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
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6.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P表示压强 ,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7.压强的单位: 帕 (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 ,千帕,兆帕)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
8.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 ,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同一深度 ,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 ρ液g h)
第五节 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
2.方向: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
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 ,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
②F浮>G 上浮
③F浮=G 悬浮 此时V排 =V物
④F浮=G 漂浮 此时V排 < V物
注意:① 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 ,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 漂浮和悬浮时 ,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液 >ρ物 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 < ρ物 时 ,下沉 ③当ρ液=ρ物 时,悬浮
5. 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① 因为漂浮时,F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 根据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 ,ρ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 ,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第六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溶液:(1)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
(3)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 、稳定的混合物。
2.悬浊液、乳浊液:
名称
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 、稳定 下沉 上浮
举例 糖水、汽水、饮料等 石灰水 、泥水、血液等 牛奶、肥皂水
3.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 、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
4.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 、汽油、丙酮等。思考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用汽油擦洗
第七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不饱和溶液 。
注意:(1)两个前提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 ,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加溶剂 B.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
3.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 ,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
5.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 ,表现为曲线陡
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如氢氧化钙
6.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 ,要抓住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第八节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 。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 :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4.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 ,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第九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
1.水的利用和保护 沉淀
水资源的净化 过滤
蒸馏
2.水资源 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 、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3.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 ,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我国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 ,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 、等大城市,深圳也严重缺水
4.水的净化
自然沉淀法
(1)沉淀法
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2)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 ,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蒸馏
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 、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 、锥形瓶
学生思考并回答 。
总结:颜色、气味、味道 、硬度等等都是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
情景导入:昨天我买了一枚金戒指,想知道它是不是真的,同学们帮我鉴别一下。
启发:显然以上的方法都不好区分 ,今天同学们会学到一种有效的鉴别物质的方法,也就是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科学探究
引言:那么什么是密度呢?下面我们就从已学的质量和体积入手,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1)出示体积相同的铝块和铁块,谁的质量大?谁的质量小?
学生回答:铁块质量大 ,铝块质量小
接着问:你知道为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总结:因为组成它们的物质不同,所以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 ,质量不同。
(2)以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出示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哪个质量大?
学生回答:体积大的木块质量大
总结: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不同,质量也不同。
2 、猜想与假设: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
3、分析论证
通过探究 ,分别计算每个铝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并在图象上表示出来。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因此 ,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引入密度的概念 。
有质量/体积若体积是 1m3,1dm3,1cm3等单位体积的话 ,就有质量/体积=质量,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表示单位体积的质量。
(二)密度
1、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 、公式:根据速度定义,引导学生讨论说出密度的定义式。
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 ρ= m/v
注意:(1)ρ的读法和写法 。(与p的区别)
(2)密度公式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
展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相同物质的密度相同 ,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
3 、单位: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是复合单位。
有:千克/米3 kg/m3 (板书)
讨论说出“kg/m3 ”这个复合单位的读法及物理意义。
若质量的单位为g ,体积的单位为cm3,则密度的单位是:g/cm3(板书)
展示:单位换算1 g/cm3=1000 kg/m3
学生练习做题 。
学生查看小资料,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
找出最大密度的物质?最小密度的物质?同种物质 ,状态变了,其密度变了吗?说明它们表示的物理意义。(记住水的密度)
学生讨论交流:如何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三)密度的应用
1、密度公式的变形:求质量m=ρV;求体积V =m/ρ
2、看例题,然后出示变式习题:
展示:例题
学生做题 ,讲解,点评学生做得情况 。
想想议议一卷细铜丝,如何方便快速地知道它的长度?需要什么器材?如何测量?如何计算?(如果时间充足 ,可以启发,提示一下学生)
判断金属球是实心还是空心。
展示:例题(时间问题,可以课后做)
三 、小结
以板书内容为纲,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密度的知识 ,它是这章最重要的一个物理量,我们经过实验知道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等的,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则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正好反映了某种物质的一种属性,什么属性呢?就是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是多少的属性,这对于区分不同的物质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我们把这个比值定义为密度 。其公式、单位和单位的换算都是由此概念延伸出来的。
密度教学设计 篇3整体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 ,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 。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 ,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学可分为4部分:
1 、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 。
2、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 ”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3、密度的公式 、单位。要注意公式书写的规范和变形公式的教学 。但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 ,是第一次在初中物理中出现。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 、写法。㎏/m3与g/m3之间的关系学生易混,也要加以强调 。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也要注意强调统一单位。还要运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
4、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行教学 ,也可以补充习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时 ,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 。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 、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 ”定义密度概念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教学关键
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和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 、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学习“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密度”,第2课时学习“密度的应用 ”)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
2 、会查密度表 ,知道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铜丝、铁丝、铝丝 、一杯水、一杯酒精、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学生:托盘天平和砝码 、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 、铁块、铝块和肥皂块、大注射器等 。
密度教学设计 篇4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常用的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相关密切 ,是基础性的一节,也是阶段性的关键点。所以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习了一些工具的使用 ,对于天平这个工具的使用只要讲明白应该问题不大。学生的问题主要是生活经验不足,对于常见的物体的质量他们没有办法想象和了解,还有一些物质的尺度比较小或者比较大的话用基本单位来表示可能存在问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 ,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 、 通过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
3、通过观察、实验 ,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 、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使用天平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
突破方法
天平的使用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使用方法 ,然后让学生去摸索,假如不这样做会产生怎么样的后果。
教学难点
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突破方法
为突破难点,通过分析物体和物质的区别 ,然后引入质量的概念 。采用演示加分组实验法,并用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难点。
教法学法
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 、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给上面的物体分类 ,并说出你分类的理由?
创设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
新课教学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一、质量的概念
由学生的分类,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从而得出: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提问:铁钉、铁锤都是同种物质组成的 ,但是物质的多少一样吗?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学生继续思考几个问题:
1 、一块冰化成了水,所含物质的多少改变吗?(不考虑蒸发)
2、一个易拉罐被压扁之后,形状变了 ,所含的物质多少(质量)变了吗?
3、在宇宙飞船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中。如果把地面上的物体带到月球上,带到宇宙飞船中 ,这个物体的质量会改变吗?
讨论得出结论:
冰块熔化成水, 状态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 。
易拉罐压扁了,形状变化了 ,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
物块送入太空,位置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
总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 、位置变化而变化。
二、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
2 、生活中常用单位
3、换算关系 。
质量单位符号: 吨(t) 千克(Kg) 克(g) 毫克(mg)。
质量单位换算:1t = 1000kg 1kg = 1000g
1g = 1000mg
对常见物体质量进行估算
三、质量的测量
1 、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观察托盘天平的结构,并且对照书本的图记住各部位的名称。
2、常见的测量工具
四、课堂小结
五 、练习
1、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 。
B 、铁块加热后,再打成铁片,质量变小了。
C、物理课本在南京和在南极时, 质量不 一样。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宇航员若将一瓶密封的纯净水带到月球上 ,你认为这瓶纯净水的质量是增加了 、减少,还是不变?说出你的判断根据 。
练习册68页知识导航
布置作业
这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比较、到建立概念 ,不但使学生很容易理解,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观察中既掌握了知识 ,又形成了分析 、概括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并结合前面的内容,这个难点很容易解决,并且学生都能理解 ,特别是对于到宇宙里质量也不变这种情况。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些比较简单的规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单位换算是学生觉得很困难的一部分内容,可以先找几个简单的练习做一做 ,太难的话会打击学生的信心。
通过抢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既提高了他们的常识,又为之后引入天平是准确测量的工具埋下伏笔 。
让学生了解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很多 ,在实验室主要使用的是天平
测量工具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学生能了解到多种多样的测量质量的先进的仪器。能感受到科学的神奇。
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有个总体的印象 。
板书设计
§6.1 质量
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符号(m)
2、结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 、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质量的单位:
国际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 克(g) 毫克(mg);
1 、t =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2、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3、托盘天平介绍。
天平的使用步骤
1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
2、将游码移到0刻度线处。
3、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 ,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为止(哪边轻就往哪边调)。
4、左物右码 。
5 、读数=游码+砝码。
密度教学设计 篇5课题:密度
[设计意图]
本节是本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二节。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质量”和“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 。物质密度的本质正是研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所以从“区分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 ”开始,引入密度的概念。本节基于实验的基础上学习密度的知识 ,所以教学方法上引采用分组实验和讲授为主。
知识目标: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
2 、会查密度表。能联系实际应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能力目标:
1 、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2、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密度公式 。
教学难点: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观察法:
2、实验法:
3、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天平 ,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 、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和学具]
天平,砝码 ,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课前准备] 课内小组交流5分钟
一 、复习旧知
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二 、自学导学 (以下内容采取自学的方式,在小组内探讨完成并汇报)
密度定义:
计算公式: 密度的公式:ρ=公式变形:m= V=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ρ——(kg/m3) m——千克(kg) V——立方米(m3) 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 、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 ,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
1、g/cm3=1×103kg/m3 、
2、例题自己做一遍和书中的解法对比 。反思。
3、生实验: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 、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 ,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4、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 。 提出问题:
(1) 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 ,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2) 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3)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4)通过以上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关于“密度生活中的应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